- 宣威市:多措并举注入发展活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宣威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从健全机制、壮大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多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 宣威:产业+就业“双驱动”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宣威市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认真抓好突出产业、就业并重,以产业拓宽就业空间,以就业激发产业活力,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双轮驱动下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 宣威火腿产业服务中心:“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宣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导致一些自然村出现“空心化”“空壳化”,大量农村资源、资产“闲置”“沉睡”,甚至逐渐衰落,少数农村破旧、废弃、脏乱差成了群众身边的“伤疤”,农民群众反响比较强烈。针对这些实际,宣威市着眼实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宣威火腿百年品牌,在火腿优质产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和具有特色民居的传统村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6个宣威火腿庄园,推动以“腿”为媒,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切实把“空心村”“空壳村”变为“产业村”“旅居村”,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帮助群众致富,助推农民增收。
- 沪滇协作苹果红 硕果联通沪滇情宣威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上海持续帮扶宣威拓展产业发展的沪滇协作项目之一,该项目以设施农业高效化为主导,以果蔬采摘和绿色食品高端市场销售为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让沪滇协作结出“硕果”。
- 向日葵迎风盛开 拍照打卡正当时眼下,宣威市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的40余亩向日葵进入盛花期,金黄色的花海与蓝天白云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还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7月份我看见工人在种苗,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开花了,太漂亮了。”市民冯海萍感叹道。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孔令芬也赞叹:“这一片向日葵太美了,我们宣威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 宣威沪滇协作消费帮扶“小苹果”销往“大市场曲靖融媒讯(特约记者徐章喜 通讯员董娜)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和市场优势,搭建起宣威和上海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宣威农产品销往上海及周边市场,做实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宣威市霖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东西部协作产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是“上海宝山·云南曲靖”共建产业园。连日来,工人们加班加点采摘今年最后一批晚熟苹果,分拣、包装,发往上汽集团。
- 云南省残联调研组到宣威走访调研近日,云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徐绍文带领调研组到宣威走访调研残疾人就业、托养、康复、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 调研组先后到定点帮扶地落水镇查看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瑞硐村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了解残疾人就业及生产生活情况。
- 【乡村振兴】宣威市复兴街道发展苹果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眼下,宣威市复兴街道霖森苹果园的早熟苹果进入成熟期,工人们忙着采摘、装运,一派丰收景象。经过多年的发展,复兴苹果的果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果品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 复兴街道:科技助力“一地多收” 成效显著今年,宣威市复兴街道的霖森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将滴灌与地膜覆盖栽培有机结合,在300亩的土地上推广应用轮作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农业产业提质增效。